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章 杂谈二:中国神话与中国人文

这章本来应该放在番外的,但是我认为这章对于理解我国的神话与本书背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便把这章放在了正文中。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国神话。

现在很多人吐槽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对外国的神明如数家珍,自家的神明却不认得几个,文化入侵太严重了。这话没错,但真要归责的话,这也不能全怪现在的年轻人,还有一部分因素要归结于中国神话本身的特征。

特征由中国文化决定,而谈到中国文化,绕不过去的一点就是儒学,绕不过去的一个历史节点就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历史书上对百家争鸣只是草草带过,但可以肯定地说,百家争鸣的成果决定中国千百年的未来,正是百家争鸣的思想结晶缔造了中华大地大一统的思想基础,正是百家争鸣的执政方法维护了千年来封建时代的相对稳定,正是百家争鸣的思辨方式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而想要一窥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冰山一角,我们就必须回到那个时代,那个兵戈铁马、唇枪舌剑的动荡时代,那个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名义上大一统时间最长的朝代(近900年),虽然后500年已经是春秋战国,但长时间稳定的突然崩溃必然引起社会知识分子的反思,一个如此强盛、维持稳定如此之久的朝代,为什么突然间变得如此破败,社会怎么突然变动如此动荡?这一切都驱动着有识之士去寻找答案,最先启程的是老子、孔子、晏子等,之后的是庄子、孟子、墨子等,再后面还有荀子、韩非子等,这就是百家争鸣。

但是,这些所有的“子”,都是为了治国。

你没看错,就连看起来最像自然哲学的道家学派,其本质也是用于治国的人文哲学,这是时代的需要,而最后秦汉统一,就汲取了百家的精华,也正是这些治国之学,维持了千年封建王朝的相对稳定,得益于这份稳定,中国几千年来都是最强盛的民族。而于此同时的大洋彼岸,亚里士多德他们并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在探寻自然之理,这让欧洲难以形成大一统,但这个选择在千年后结出了硕果:科学。

两种选择并没有高下之分,但不同的选择却导致了不同神话生长环境,这又是为何?

首先,最早的神灵,往往是自然现象的化身与远古先民的结合,这类神我称之为自然神,比如克里特岛上有“克里特岛的女神”,手握双蛇代表原始的生殖崇拜,其职能天空女神则是自然现象的化身则是自然崇拜,而之所以为女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